医生护士首先要积极主动和妈妈交朋友:孩子不怕妈妈的朋友,叔叔、阿姨、爷爷、奶奶都叫得很甜。历史上,中医儿科专业医生,从宋朝的钱乙算起,也已有千年。从无小儿怕医生的记载或传云。 医生到病人家里如同客人,孩子好奇,都愿见见,叫几声。
现在孩子到医院看病,妈妈都愿意和医生护士交朋友。甚至与医院的勤杂人员交个朋友,有个熟人,她都觉得比较放心。关键是医生护士放不下架子。医生总觉得是病人的救命恩人,工作忙得吃不上饭,哪有时间和妈妈交友闲聊。妈妈也是总觉得医生高不可攀,见医生就很不容易,没机会交谈。事实上妈妈和医生互不满意。医生忙得下不了班,千方百计想办法给病人解决问题,不怕担风险。无事少来问候,竟得不到妈妈的谅解。而妈妈常常是感到医生冷漠看待她家的顶尖宝贝儿,对孩子的痛苦漠不关心。住院多日包括手术,只见过一次责任医生。医生虽然拼命的忙,那是忙你自己的任务,妈妈不但不领情,反觉得此人无情不可交。即使如此,只要医生主动交朋友,妈妈还是求之不得。
有的儿科医生护士认为儿科服务对象是“孩子”。妈妈是“陪同”,是第三者。这是自欺欺人,找借口。妈妈是参与医学中的患儿全权代表。医生护士工作,要靠她提供病情信息和变化,才可能做出准确的诊断。回家后,甚至在医院病房内,也常常依靠妈妈执行治疗医嘱。没有妈妈把孩子送来找你,你这个儿科大夫护士,就要失业,儿科或儿童医院就要关门。当然,妈妈也确实给医生护士添了麻烦。多一个会说话会提意见的人,你总要回答吧!妈妈不懂医,提的信息与意见常不正确,也可能因误解而发生矛盾与纠纷。医护工作身旁有个监督人员,有时也感到不快。必须认清,妈妈是儿科工作的依靠,医生护士必须教会她有关的知识与技术。必须认识这是医护的份内责任,也是治病工作的部分内容。
妈妈是第一服务对象:儿科虽然是给孩子看病,必须做到妈妈满意。当然要把孩子的病治好,孩子是否满意,评价要取决于妈妈。大孩子有时和妈妈意见不一致,医生必须协调,使他们统一。首先是符合医疗原则,如果实在不能统一,一般也是尊重妈妈的意见,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,妈妈负责医疗费用。
多年来妈妈参与医疗工作,普遍不受医护的欢迎。特别在我国多年来都是公立医院。解放后几次改革妈妈陪住问题,曾经三起三落。曾经强调不离妈妈,是孩子的天性,陪住对治病有利。也强调过病房秩序,反对脏乱闹,又取消陪住。为了强调母乳喂养,宁可专设乳母宿舍,规定时见进病房喂奶。各医院自定各种陪住条例,五花八门。总之,反映医院不欢迎妈妈。“阿姨赛妈妈”那只是院长的口号,孩子永远不会承认。到了共产主义大公无私,也不可能是“有奶便是娘”。母子情深是哺乳类天性。三字经中有“乌反哺”的记载。似乎鸟类也不例外。